基于以上因素對本醫院醫療設備風險管理進行調整,對醫院近半年治療患者進行醫療設備不安全時間、患者滿意率以及醫院客服滿意度調查中護患不良事件進行統計,對比調整前后醫療設備風險管理對提高醫療質量的價值,并對醫院設備風險管理進行以下調整。
1.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
為了對于上述問題的改正,加強醫院醫療設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,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及管理流程,根據在執行期間出現的問題不斷更新管理制度,并建立了相應的醫療設備安全評估體系,以制度和流程的方式加強了對醫務人員工作的監督和管理。
對于醫院的不同領域設備設定針對性的監控指標,如當執行過程中醫療設備發生故障且缺乏原廠配件時,可按照事先制定的應急預案使用代替性配件和設備,保證正常醫療工作的連續型,減少不安全事故發生,提高管理,并加入考核機制,醫院的設備臨床使用監督管理小組成員定期下科室檢查。
2.加強醫療人員操作培訓
醫療人員是醫療設備的使用者,其操作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設備作用是否可以正常發揮,如果操作不當,有可能導致設備損毀,甚至出現人員傷亡。因此,一定要加強對醫療人員的操作培訓,提高醫療人員的操作水平。每臺設備投入使用前都進行培訓(新設備由廠家工程師進行培訓,并不斷定期回訪)保證及時更新操作人員的知識體系,提高新知識儲備,更好地為臨床一線服務。在每個科室配置兼職設備管理員。
3.重視預防性維修(定期保養)
目前,醫院的定期維護沒有充分執行,為提高醫療設備風險管理,必須轉變固有的壞時維修服務理念,重視預防性維修及維護,同時及時與設備使用人員進行溝通,定期收集使用信息,監督檢查其操作是否安全合規,提高設備安全性。
平時工作中將設備維修重點轉向日常預防維護、質控,根據醫療設備的種類、性能、使用頻率制定相應的周期維護保養計劃,并嚴格按計劃完成,在檢查過程中及時發現并排除使用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,對設備存在的隱患故障早發現早維修,最大程度提高設備使用率,做到真正的治未病,而且前期的小隱患維修維護花費的時間更短成本更小。
上一篇:醫療廢棄物回收處理的理論基礎
下一篇:沒有了